文成公主20条冷知识
文成公主并非唐太宗亲生女儿,《旧唐书·吐蕃传》明确记载其为“宗室女”,具体生父无考,推测是唐高祖李渊的远支后裔。
文成公主并非唐太宗亲生女儿,《旧唐书·吐蕃传》明确记载其为“宗室女”,具体生父无考,推测是唐高祖李渊的远支后裔。
文成公主是唐朝宗室女,文成公主不仅知书达理,且不畏艰难险阻,远嫁至吐蕃,在那里被尊称为甲木萨,成为吐蕃赞普松赞干布的王后。
一个本可以衣锦还乡、荣归故里的大唐公主,在丈夫死后,面对母国皇帝亲笔催归的密信,竟当着使者的面,将那封象征无上恩典的圣旨——一寸寸撕成雪片,任其飘落于吐蕃凛冽的寒风中。
9月9-11日,先后游布达拉宫、大昭寺、小昭寺。此前,我上网查询、学习相关知识,免得游览时只是一个睁眼瞎。可是,网上的有些资料互相打架,张三说某某事情是A,我刚奉为真知,可接下来李四说是A+,再接下来王五说是A-,甚至赵六说是-A。这样的混乱太多。这迫使我做一
江南三月,细雨缠绵,而拉萨城外的黄昏却永远干燥刺骨。文成公主就是在这样的空气中降临异国,成为山南高原上一道不曾消散的身影。她并没有携着盛唐风采骄傲地走来,而是被漫长的路途、巨大的使命和一点点不可言说的委屈勾勒出新的形象。大家都记得她远嫁吐蕃的那一天,好像是一场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材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辛苦各位看官支持,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在历史的长河中,文成公主的名字熠熠生辉,她以大唐公主之尊远嫁吐蕃,成为汉藏友好交流的象征,其事迹被载入史册,广为传颂。在世人眼中,她的人生充满荣耀与风光,然而,当我们深入探寻她的生活轨迹,却会发现这看似风光的背后,实则隐藏着无尽的悲惨与辛酸。
文成公主远嫁吐蕃,短短9年就成为了寡妇,松赞干布逝世后,她差点被吐蕃大臣逼迫殉葬,唐高宗也多次想将她召回。
6月26日,青岛市美术家协会发布讣告:青岛市美术家协会原顾问,著名美术家窦世魁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2025年6月25日16时36分在上海逝世,享年84岁。
大姐登上台后,旋即对着主持人哭诉起来,称自己的丈夫对画里的女子痴迷不已。早些年,她丈夫一心想买下这幅画,不管别人把画带到哪儿,他就跟到哪儿去追。最后,他花了4万块钱,从原画主人那儿把这幅画买了下来。
据《吐蕃王朝世袭明鉴》记载,那支队伍所带物品包括:“释迦佛像,珍宝,金玉书橱,360卷经典,各种金玉饰物”。
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有很多令人称道的爱情故事,但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的传奇情缘,绝对可以称得上是“神仙爱情”。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段跨越千年的浪漫故事,看看这对情侣是如何在历史的舞台上演绎出一场跨越文化与地理的爱恋。
唐朝开国初期,疆土辽阔,李世民即位后推行和亲政策,旨在稳固边疆。公元640年,吐蕃赞普松赞干布派使者向唐朝求婚,李世民同意将宗室之女嫁去。文成公主并非皇帝亲生女,史料称她为“宗室女”,出自皇族支脉,幼年受宫廷教养,举止端庄得体。唐朝通过这种联姻拉拢吐蕃,避免边
隋末动乱,李渊建立唐朝,吐谷浑联合西突厥,为了控制丝绸之路,开始对西域的各个小国家软硬兼施,在控制西域小国后,对唐朝边境经常进行劫掠,商人们苦不堪言,就这样阻断了中原和中东欧的文化交流,以及贸易往来。
文成公主(625年—680年),唐朝宗室女(父为江夏郡王李道宗)。公元640年,年仅16岁的她奉唐太宗之命远嫁吐蕃赞普松赞干布,成为唐蕃政治联盟的象征。她携带大量工匠、典籍、技术与文化入藏,由李道宗主婚护送。在藏40年间,她积极传播中原文化、佛教、农业及历法知
5月下旬,首批招募的种草官沿G219国道开展深度采风,以“藏源文化”“高原生态”“边境风情”为主题,通过短视频、直播、图文攻略等多元形式,在抖音、小红书等平台掀起“秘境山南种草季”传播热潮。
公元641年,唐朝皇帝把文成公主嫁到西藏去和亲,公主出发的时候带着长长的驼队,驮着好多好东西,其中就有长安产的茶饼,走到兰州的时候,队伍在黄河边歇脚,发生了一件挺有意思的事。
在大唐时期周围虎视眈眈的部落还是很多的,于是大唐也准备采取联姻的方式,在这最值得一说的就是文成公主了。但在松赞干布逝世后,文成公主的后半生是如何度过的呢?
唐太宗时,吐蕃(今天的西藏)王求松赞干布派使者到长安向唐朝皇室。唐太宗为了唐蕃亲好,决定将小女儿文成公主许嫁给松赞干布。文成公主的远嫁,不但完成了唐蕃亲好的重大使命,而且把中原的诗书礼乐,百工技艺带到了吐蕃,促进了汉藏两族文化的繁荣与经济的发展。
各位老少爷们儿,今儿咱们不聊秦皇汉武,也不说唐宗宋祖,单表一位比武则天还传奇的奇女子——文成公主!您别看她顶着"公主"头衔,其实是个妥妥的"打工人",而且一打就是39年,直接把吐蕃干成了大唐的"西南分公司"!这故事可比《甄嬛传》还跌宕,比《三国演义》还精彩,您